數學補習,補習社,dse數學,數學最強,太子補習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初探 |
數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它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數學課程教學,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目前,在我國的中小學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與新課程標準極不適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主要表現在數學教學活動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把學生僅當作教育的客體,視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無視學生探究的興趣和需求,輕學重教,以教代學;單純重視知識、技能的傳遞、訓練,忽視知識發生過程,使數學教學成為單純結論的教學,缺乏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的過程,忽視瞭學生發展的整體性、獨特性和持續性;忽視瞭教學是一種特殊的精神交往;忽視瞭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對提高教學過程質量、實現師生生命價值的重要意義,而把“達知識之標”視為唯一的追求,致使學生被動學習、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對學數學感到厭倦,課堂教學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和探討教學行為的有效性以促進具體的數學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學理念有效 新課程理念要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因此,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及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活動的素材應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來實現。因此,教師、學生及數學課堂都必須進行角色轉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數學課堂必須成為數學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 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是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必須要通過教學反思,積極地轉變教育理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設有利於有效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有效性改革引向深入。 1、教學有效性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教學有效與否,要通過學生來體現。有效的教學應該關註學生的發展,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一切為瞭學生發展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 2、教學有效性要關註教學效益,它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教師在進行課程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教學效益的問題,不能為追求形式而拋棄對教學效益的追求。 3、教學有效性的實現要以教師自身的發展為基礎,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教學觀念的變革,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教師對教學批判反思的能力,這些與教學有效性相關的因素都離不開教師自身的發展。 4、教學的有效性要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通過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使學生有效學習,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5、教學的有效性還要關註教師的教學策略,在保證教學有效性的條件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師要掌握教學設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階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識。 二、教學方式有效 1、要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開發自己的創造力,建立一種相互接納、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際關系。 2、要註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獲取過程上下功夫,對於探究結果中的偏差,要引導學生反思探究過程,在理性精神的指導下獲得合理的解釋,以充分體驗到探究過程的價值,增強學習信心。在獲取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要把給予學生問題,給予學生思路、給予學生結論的教學方式轉變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己得出結論。 3、要倡導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體現學生個體的獨立性。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學習活動。教學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都應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一般可以抽象為5個基本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師生談話、學生討論、學生活動、學生獨立探究。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具體的教學條件、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4、教師應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基礎上進行教學。根據認知心理學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一切新的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在認知結構中是否有適當的、起固定作用的觀念可以利用,這是影響與保持有意義學習的第一個重要認知結構變量,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數學學科的知識結構呈螺旋形、往復遞進、非封閉的上升結構,教師的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原有的知識點相聯系,確保自己的教學能夠從已知到未知,較難知識點的教學可以分成幾個小步子,讓後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前面所學習的知識能為後一步學習提供固著點,這樣使新的教學既能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之上又能逐漸有所提高。 三、教學過程有效 1、面向全體,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課改的靈魂是“為瞭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要面向全體學生,創設合情合理的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①從“疑”到“動”,激發學習欲望,調動學習積極性。“疑”是學習的需要,是思維的開端,更是創造的基礎。有疑問才有活動的動力,創造的激情,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②以“動”促“動”,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新課程倡導學生學習中的交流應是多向的,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應包括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因此,一節好課就是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充分調動起來,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順利地直觀地完成預設目標。 2、關愛學生,重視情感,提高學習效率。 ①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重視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積極的體驗會使學生不斷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需要,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從中獲得興奮和快樂,而積極的體驗建立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之上,建立在不斷的成功與進步之上。讓學生從數學教學活動中真正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在民主的氛圍中,錯誤應該得到允許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擊,學生的創造性才會得到尊重和保護,學習的有效性才會得到提高。 ②精心設計練習,調節學習氣氛,提高學習有效性。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將學生視為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展的個體,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因此,設計練習時,形式要多樣,註意學生的覆蓋面,調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體現學習與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學科的知識結構呈螺旋形、往復遞進、非封閉的上升結構,教師的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原有的知識點相聯系,確保自己的教學能夠從已知到未知,較難知識點的教學可以分成幾個小步子,讓後一步的學習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礎上,前面所學習的知識能為後一步學習提供固著點,這樣使新的教學既能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準備和生活經驗之上又能逐漸有所提高。 四、教學輔導有效 1、“點”的輔導──個別輔導 不僅在課堂上,課後也特別註意對學生的輔導訓練。所以選題是關鍵,搜集和編制瞭雙基訓練題,中等解答題,適當佈置一些附加題(變式題、加深題)。針對班級情況確定部分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主要是課堂的關註,練習的面批、訂正等。當然這些人員、人數、時間可以根據掌握情況而適當調整、變化。 2、“線”的輔導──小組輔導 主要是中等生。按照他們自的特點進行分組,例如女生對立體幾何圖形的識別有障礙,男生的學習習慣不好,散漫、怕煩不願意計算、不肯主動做練習。分組後來個組與組的比賽,以此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 3、“面”的輔導──班級整體輔導 采用先練後批再評講的方法,教師做好試卷分析工作,針對題型進行發散,舉一反三解題,通性通法,各類題型的多種解法,重點講解學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從學生的認知情況出發。 4、“體”的輔導──年級交流輔導 在年級內部進行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輔導,使得每個教師都能清楚的瞭解並掌握,哪個知識點的是學生普遍的問題等等。這樣,不僅能讓每個教師能做到掌握每個細節內容,同時也能針對整個年級做到更好的調節自己的教學和選題。這樣可以在“點、線、面”輔導的基礎上更深層次的把握輔導的有效性。 五、教學評價有效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有力地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 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數學的實踐性較強,學生學習的數學內容實際上是從現實材料中抽象出來的一種數學模型,它是現實材料的形式化,它與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能隻停留在簡單的描述性知識的檢測上,在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都應成為評價的重點,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評價形式應靈活多樣。 對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況的評價,教師既要關註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註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註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註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同時,對學生實施評價,要特別關註學生的個性差異,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 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捕捉數學活動的信息,認真反思自身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設計和組織的能力,為組織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隨著新課改向縱深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瞭一個戰略性問題,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和功利主義的誘惑,潛心鉆研,勇於探索,最終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
2014年8月1日星期五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初探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